自学考公务员有多难与考公务员有多难知乎

2024-01-28 06:20:04
教育在线网 > 公务员国考 > 自学考公务员有多难与考公务员有多难知乎

玩呢,都2022年了,竟然还能听到这么无厘头的话?!

来组数据压压惊:

2021年国考报名1511985人,招录25726人,最热职位:3334:1,

2022年省考报名585082人,招录人数7993,最热职位1189:1

所以关于几百个人和你同时抢一个岗位这件事,它就不可能是一件轻松的事。

现在报考的人数太多,竞争激烈

近几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稳增不减,在国考的岗位招录中大部分是针对应届生,少部分是不限制身份。所以应届生就得抓住应届生身份努力备考,不然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。社会人士岗位本来就是僧多肉少,难度自然就加大了。激烈得竞争分数也是卷的不行,我是19年上岸河南某局的,当时我报的岗位招2个人,我努力备考了5个月才上岸。按现在这吓人的竞争比申论行测不考个80+连进面的资格都没有。即使竞争激烈但依旧备受青睐,谁让人家工作稳定,福利待遇好,还不用受老板压迫。

要是把考公当作大学就业后的最后一路,那就稍微有点天真无邪了,“实在不行就考个公务员吧”这句话太毒害人了,因为考公二战、三战的考生大有人在。建议题主珍惜应届生身份,好好的备考,先放放找工作的事。

考试有难度,要是随随便便的准备是不可行的

像准备一两个月就上岸的,我很怀疑他的真实性,要是二战的考生还可以理解,要是单纯的小白那时间可太紧张了。一次上岸,即使是竞争比适中的岗位,那也起码要考到70+的分数,具体可以在公考雷达上面查看岗位历年的进面分数线。行测的要学言语理解、推理判断、资料分析、数量关系、常识判读这五大模块,申论要学小材料的答题方法和积累作文时政素材,光基础的知识即使不吃不喝一个月都够呛,更何况还有刷题熟练部分的练习,这一个月简直是开玩笑。

所以建议全力备考,认认真真准备5-6个月就可以了。备考不建议战线拉的太长,时间久了自己都学不进去了。看现在依旧延期的省考,很多人早都开始摆烂了,有的甚至直接弃考了不学了,所以在最佳时间段全力的去准备学习的效率才是最好的。

考试虽然不简单,但可以用两个方法去降低考试的难度

第一个就是综合选岗,降低竞争比。像大热门的岗位要慎重考虑,备考时间短的话就不要考虑了。在报考前找到历年的岗位信息表刷选一些自己中意的岗位,能用上的限制条件全用上,像专业限制、政治面貌、基层工作年限、应届身份等,这样筛选一波,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竞争对手的数量。

第二个就是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最实用的备考方案,学习没有计划不成方圆。在考试前就准备好需要的学习资料和课程,这些都是考试的利器。计划好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进度,具体到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量,比如今天需要学习哪些板块,需要做完哪些题目等。这样把要学习的东西细细展开,自己在6个月复习中也更有条理,不会出现学着学着不知道学啥的问题。

在备考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是要不要报班这件事

作为过来人可以拍着胸脯说没必要。因为考公看的更是个人的自觉和努力情况。有的人报班也没学进去,有的人不报班天天学在家自学,所以通过自己在家或是自习室自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。现实来讲现在公考机构的课程大差不差,教来教去都是基础的知识,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是才培训完就立刻上岗了,就这情况能给学生传授什么知识呢,不给学生添堵就行了。在公务员考试中要的可不是基础,要的是高分,报个网课自己在家认真听好好刷题就够了。特别是那种机构力几万的协议班,真的大可不必。

想上岸备考三步走的方案是少不了的

1.了解考试全貌,稳扎基础

所需资料:《行测的思维》、《申论的规矩》、《阿甘上岸说》

基础阶段的目的就是掌握行测的解题技巧和申论各题型的答题方法。先用这两本基础教材了解考试的知识模块的重要考点,用目录页过一遍知识点框架。在听课前对行测每个模块有个大致的了解就行,不用去深究某个知识点,教材中搭配的练习题讲解,可以先看一遍,熟悉考试的题型以及不同模块的出题类型。申论了解不同题型的出题方式,像综合题型考察的就是对某某时间有何建议,单一题型就是回答某一做法的好处或消极的影响等。

前期有了初步的了解就可以开始看阿甘了,这是想要高分进面一定得老老实实刷一遍的课。老师讲课是先围绕典型例题讲解做题技巧,讲完做题技巧之后再进行同类归纳。

像比较难的数量关系题,给的很多数据都是没用的,就算确定关键数据计算步骤也很麻烦,再去一点一点计算行测就别想做完了。阿甘先定位有用的数据,代入排除选项确定答案,三四十秒可以搞定一个数量题。

2. 专项提升,查漏补缺

所需资料:《决战行测5000题》+《决战申论100题》

基础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掌握后,就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去熟练解题技巧。决战行测5000题是分模块独立成册的,练习的时候和阿甘的课程同时进行,听完一个章节就把对应的练习题做了。有的人是把所有的课程全部听完再去做专项练习,这种方法我是不太建议的,因为技巧掌握的当下去练习掌握的熟练度会更好,时间就久了再去练习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。

主要做言语、推理、资料的练习,数量关系分值占稍小且难度大,做练习的时候只把简单的行程问题、利润率、工程问题做做就好了,太难的题目不好做还花费时间,数学基础不好的建议直接舍弃就好。常识这块考的太广泛,平常多积累就好,不用刷太多的题目。

刷申论决战100题的时候注意小材料和大作文的答题框架,熟练答题套路,学会灵活运用要比只会抄材料好很多。阅卷人首先看的就是答题卷面,平时练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写的字是否规范,书写是否工整。小材料答题要按照固定的格式,分点分条作答,总结词前置。大作文平时要多积累一些的素材,中间分论点要写在每段开头会更清晰明了。

3.真题卷冲刺

练习真题卷的时候要严格把控时间,不要超时。通过套题练习检测自己对两科目掌握的程度如何,及时查漏补缺,加强薄弱板块的练习。注意行测练习中不管是刷题还是学基础和技巧,都需要分清不同模块的做题顺序和时间分配:一般判断需要35分钟,其中类比推理相对简单,放在前面做有利于进入状态;言语需要25分钟 ,利用答题技巧,再借助语感快速选择;资料25分钟,可以得满分的模块,每道题都要做;数量关系花费10分钟,重要做基础题型,难题建议直接放弃。常识最多用10分钟,完直接涂卡,剩余时间检查答题卡。

申论小材料和大作文的答题时间也要合理分配,避免作文到最后没时间写。特别是近5年的真题卷需要把每一道题目都搞清楚,同一道题目可以反复练习,每次的收获都是不同的。做完之后就核对答案,注意申论是没有统一的答案,只要自己写的和参考答案大差不差就行,看得分点有没有写全,大作文有没有写跑题。

具体的备考方法就分享到这了,方法再好使,不是执行那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。公务员考试算的上是一场硬仗,早做准备早上岸。到现在我已经在单位工作3年了,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受。

1. 在单位吃饭确实很巴适,在食堂吃一顿饭基本不怎么花钱,这个确实算是咱国家铁饭碗的一个比较好的福利了。如果是考上家里这边的公务员的话,会更爽,毕竟谁会不喜欢离家近的工作呢。

2.。老实讲,就出完成绩的那一刻是最开心的,但幸福感会很快过去的。经过政审和体检之后就去单位报道了。上班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感觉,并不是整天喝喝茶看看报,有的时候还挺忙的。不过基本上加班不算特别多,平常还可以接受。如果有人是奔着上班摸鱼、躺平才去考公务员的话那就赶紧清醒一下。只要是工作都会有不开心的地方,最为打工人是没有完美的工作,但是公务员这份工作会给你一份归属感也会享受到更好的待遇。

3.三四线的公务员薪资只能说当地工资的中上水平的,不算差,但也没办法发财。毕竟考公嘛,大家应该也不是奔着赚很多才来的,还是图个稳定和未来有保障。不过不同地市的待遇是不同的,越发达的地区公务员待遇越好,不过竞争也更大,像珠江三角洲那边,公务员的待遇简直不要太好。

4.我经常看到很多人说公务员里面人际关系就是一个水深火热的状态。但公务员也是人啊,谁也不会天天闲的去勾心斗角,正常人还是居多的,同事关系正常处就好了,大家都是和和气气的,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天天上个班跟演甄嬛传似的。下了班接孩子的接孩子,出去玩的出去玩,回家做饭的做饭,都是各忙各的。

5.关于考公难不难这件事,主要看自己欲望有多大了,但是想要待遇好、地位高、发展好的岗位,那必定是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的。每年这些大热门的岗位都是有很多大神疯狂竞争所以很现实的讲,要报考这种岗位,没有认认真真的复习上岸基本痴人说梦。

6.有的人会担心内向的人适不适合考公务员。其实考公务员跟性格甚至性别并没有什么关系,除非你实在是有交流障碍,那可能在面试那一关就pass掉了。虽然说外向活泼的人会更容易被关注到,但是考官考核的是作为公务员最基本的处事能力,要是问题答不到点上,那任凭说破天分数也不会高的。在体制内只要你做好本职工作,个人没有太大问题,不犯太不着调的事情,那基本就干到退休了。

要说的就这么多了,希望看完这些分享让你对考公这件事有个正确的认识,反正早准备早上岸,祝你一切顺利,按时上岸~

难不难,看你报考岗位的竞争程度如何,看你复习的努力程度如何,看你上岸的决心有多大。国考是挺难的,考题难度系数高,尤其是你报考中央部委,想上岸,更难。

但是难,我们就不考了么?难,我们就一定上不了岸么?当然,不是。每一年,参加一次国考就上岸的还是大有人在的,尤其是应届生岗位。

越是难,越是需要我们要全力以赴的决心,有坚韧不拔的意志,有坚定可行的复习计划,有必胜的信心,支持我们努力备考上岸。

身边有的同学备战国考好多年了,有进面试的,有被面试刷掉的,也有体检被刷掉的,也有被政审刷掉,但是依然坚持着,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后终于如愿上岸了,考进了国家部委,这就是坚持的力量,如果因为面试被刷或政审被刷就失去了信心,半途而废,那么永远都不会有上岸的那一天了。所以,国考难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心与勇气。想上岸,就要找准方向,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,掌握解题技巧与思路,专注并全力以赴的去备考,那样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~~

言归正传,国考我们如何备考呢?下面我着重从挑选岗位和复习两个方向上来说一说:

一、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

2021年国考公告已经公布,报名正在进行中,初次报考的小伙伴们肯定会有点不知所措,看到那么多高大上的岗位,一股脑的想要试一试,在此,敲黑板了,一定要慎重,慎重,报考岗位最终还是要本着自己实力允许范围内来选择,这样上岸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一些。那么如何挑选岗位?在此,几个小tips参考:

1、根据自己的学历、专业、政治面貌等来挑选岗位。要看清楚招考写的是学科大类还是限制专业,按照最高学历来报考,尽量选择专业分的越细的岗位来报考,这样竞争人数会相对低一些。尤其要注意,备注里的信息,也要看,有的要求通过英语四六级,或者司法考试等等,所以一定要认真,看细致才可以。

2、看招录人数。职位表中大部分岗位招录的人数都不算太多,尤其是中央部委的不少单位,可能一个岗位就招1个人,当然,也有的招考三四人,甚至更多,建议尽量选择招录2人以上岗位。

3、看进面比。有的岗位是1:5进面试,有的是1:3进面试,从概率的角度上来看,选择1:3进面,上岸的概率为33.3%,把握会相对更大一些。

4、看竞争比。很多人报考全看心情,根本不考虑竞争比,这样往往上不了岸。建议报考的时候多选择几个岗位,加入职位收藏表,然后报考期间,观察这些岗位的竞争比,选择竞争比小的。。

5、选择合适的报考时机。2021年国考报名时间为10月15日8:00至10月24日18:00,尽量避免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报考,选择10月21日左右报考比较合适,因为可以实时观察报名人数,根据竞争比,来报考适合自己的岗位,有些人第一天就报名了,到最后发现可能竞争比非常大。

二、关于复习要不要报班

很多人都会纠结,我要不要报个班,什么保过班之类的,万一不报考不上,怎么办?但是报班,价格又好贵呀,尤其是学生,还没啥钱,所以很困惑,其实,对于公考小白来说,报班确有必要。作为过来人的经验,血泪史告诉我,报个线班,还是很有必要的,一方面能够更快的掌握学习技巧,另一方面,线上班价格也便宜,学习时间相对自由。我曾经自己买了厚厚的教材,打算自学,发现学了一周,没有一点长进,还不如一节免费的公开课给我的启发更大一些,所以对于小白来说,最好报个线上班,跟着老师学解题技巧,这样学习效率也会更高一些。当然了,这也要求你自己有自制力一些,如果你自制力不太行,建议线下班。

现在很多公考机构都有免费的直播课,各个模块都会涉及到,比如17公考,17号所有的课程免费试听,不妨来凑个热闹听一听,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。但是不要觉得报了班就一定能进面,报班主要在于学习解题技巧,更关键的还是在于你自己能有活学活用,把这些技巧灵活地运用在解题上。

三、关于行测与申论的复习

说到复习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,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短板与优势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,比如行测哪个模块自己不太会,只有自己最清楚,行测的做题顺序怎么定;申论该怎么复习等等,作为备考过多次国考的过来人,我的建议就是:行测做题要注意把握做题顺序,我习惯先做常识、言语理解、资料分析、判断推理、数量关系(文科生,数量关系真的学不太会,所以我会选择放弃),但是大家情况都不同,反正优先做自己擅长的;行测拼的是速度与正确率,所以要把自己会做的、能做对的题目拿到不错的分数,那么行测最后的得分也不会太差,多刷真题,勤于总结,没有别的捷径;申论的复习,就以真题为范本,多写,多记忆,尤其是名言警句、时政要点,自己要清楚,还有就是写大作文的时候,要有思想告诉,要注意自己的身份,把自己当成一名公务员来思考问题。还有就是一手好字,对于申论得分还是有所帮助的。

国考难不难,考过的人,几乎没有说不难的,但是难也依旧有人考的上,功夫不负有心人,如果你打算考国考,就一定要坚持,有信心,更要努力!!!
作者:piikee | 分类:公务员国考 | 浏览:139 | 评论:0